国内外战术导弹外防护涂层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外防热涂层通过采用在使用温度下分解并会挥发的填料和具有降低密度且提高隔热性能的中空轻质填料。
(1) 轻质填料 在防热涂层中充当轻质填料的常用材料包括:玻璃空心微球、酚醛树脂空心微球、软木粉、硅藻土、膨胀蛭石、陶瓷空心微球、晶须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粒度小、密度小、导热系数小等特点,能够明显降低涂料的密度,提高涂料的隔热性能。
(2) 分散、挥发散热的无机填料 常见低温分解、挥发无机填料有结晶水合物、磷系填料、硼系填料、氢氧化铝等。磷系填料主要指磷酸铵、磷酸二氢铵和多聚磷酸铵。硼系填料主要有硼酸、硼酸锌、硼酸铵等。氢氧化铝在200~300℃之间会分解脱水,脱水量为质量的20%。这些填料都是膨胀型阻燃涂料的常用组分。
二、外防热涂层气动防热机理
外防热涂层通过采用在使用温度下分解并会挥发的填料和具有降低密度且提高隔热性能的中空轻质填料。因导弹飞行器各部位气动热流量不同,同一导弹需要采用多种防热涂层系统。工业界曾对这些工作模式提出多种分类方式,美国航空航天局归纳为3种模式8种防热系统。这3种模式根据是否使用降温工质来分类,即被动防热、半主动防热、主动防热。被动防热不使用降温工质;半主动防热使用降温工质,但不需外加设备;主动防热使用工质、并需要外加设备来提供或循环该工质以实现连续降温。相应8种防热系统分别是:热沉防热系统、热结构、绝热防热系统、烧蚀防热,热管防热、发汗冷却、薄膜冷却、对流冷却。图1是各种防热模式和防热系统示意图。按这种分类,现使用的典型隔热材料主要有陶瓷隔热瓦、陶瓷纤维隔热毡及轻质烧蚀防热材料等。战术导弹高速飞行产生高速气流对涂层和壳体产生气动加热,既与材料自身耐热性有关,又与应用环境中发生的化学、物理反应相关。设计外涂层材料时要根据气动环境下材料烧蚀防热机理,充分考虑材料与实际气动环境配合程度。

防热涂层耐热性十分复杂,它不单与基体材料有机聚合物有关,还与添加的填料、助剂等有关。具有消融作用的有机聚合物能有较好的吸热、散热和隔热功能。随温度升高,聚合物发生解聚,吸收一部分热量,并放出小分子气体。温度继续升高,聚合物化学键开始断裂,在内部发生竞争反应、碳化反应,形成致密碳化层(SiC)。同时致密碳化层与SiO₂反应,以气体形式分解并带走能量,将内层和外层高温环境隔离,起到有效屏蔽作用,实现对基材和内部元件的保护。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SiO₂(固) = SiO(气) + 1/2 O₂(气);
SiO(气) + C(固) = Si(液) + CO(气);
1/2 O₂(气) + C(固) = CO(气);
SiO(气) + 2 C(固) = SiC(固) + CO(气);
2 SiO₂(固) + SiC(固) = 3 SiO(气) + CO(气)。
三、外防热涂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